景点介绍: 王公庙位于北山,北山又叫北辰山,位于同安之东北,距县城约12.5公里。北山王公庙也叫
广利庙,或“忠惠尊王庙”,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
兄弟兵变开闽的肇始地。当年这里是一片竹林,属于南安县管辖。
唐代末年,社会动荡,群雄并起。黄巢起义时,安徽寿州人王绪也聚众起事,被人所败后率众涉险一路向东南进发,军令不得携老带幼,违者皆斩;又误信卜者之辞,谓“军中有王气”,害怕有人夺其军权,便将军中身材魁梧而有才略者尽皆斩杀,以立其威,结果适得其反,造成人人自危,军心不稳。军队行至福建南安这片竹林间,军正王潮偕其弟审圭阝、审知率众弟兄埋伏在竹林里,跃起擒杀了王绪,夺得兵权。王潮将剑插地,对剑拜曰:“拜而三升者,我以为主”。轮到王审知拜剑时,竟三拜而剑三升。众弟兄欲立审知为主。审知循兄弟之序,推潮为主。唐光启二年(
公元886年)王潮攻入泉州,景福二年(
公元893年)攻入福州。唐昭宗封潮为福建观察使、威武军节度使。王潮死后,审知袭继。唐亡,审知被后梁朱温封为闽王,建立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。后来其子王延钧称帝,尊审知为闽国太祖。王潮、王审知治理的闽国,轻徭薄赋,劝农耕息,出现民生安康局面。
为纪念王审知的德政,百姓在福州庆城寺建闽王祠,今仍完好。在兵变起事的竹林间也立专祠,修衣冠冢,也就是广利庙。庙门上挂有“开闽第一”的横匾,指的就是兵变、夺权、开闽三件事。庙宇代有兴废,但香火一直旺盛,宋太祖赵匡胤特赐御匾“八闽人祖”。南宋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时,也曾到此祭奠。广利庙在“文革”中受到破坏,1982年复建。北山,又名北辰山,系同安区牛岭山脉的分支,横亘于银城之北,是绝好的一堵屏障。从山下的“广利庙”上行300米,就到了“水天洞”,洞外榕荫蔽日,山梁怪石互倚,松柏苍翠,隐约可闻飞瀑的轰鸣。 位于同安北山的山岩间,虽说没有宏伟壮大雷鸣的气派,然而雅静清幽、一股清泉从五百米高的石崖,层层跌落而下,经过不同高度的裂隙台阶和石穴、积成了十二个清可见底的水潭,故称十二龙潭。
十二龙潭 ,由于瀑布落差不大,宛似一条银色的珠串。在瓶台仰望瀑布,其状形似人参,故又名人参瀑。 潭的大小、外形、深浅各异,但均清亮见底,纯净清透。以第五潭为最大,面径3米余,深约2米,站在第八、九潭间仰望缺口,瀑布上接云天,下衔山岩,水似乎是从云天中倒下来的,景色甚为壮美! 瀑布左侧巨石上的“仙苑”二字,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真迹。两旁山梁上蹲有许些神似虎、牛、羊、鹦鹉等怪石,还有神仙来此观瀑留下的脚印和忘记抬走的仙人轿子。
“水天洞”旁,临崖有一平坦的石矶,高出龙潭50米以上,直壁如削,矶顶面上刻有颂扬同安知县到此祈雨的诗文。明嘉清四十年(1561年)春大旱,知县
谭维鼎,号瓶台,率众到此求雨,巧逢天公作美,香火刚点燃,甘霖即降。邑人刻“瓶台霖雨”以纪念。清乾隆年间,知县
张荃又在其旁刻“膏泽下民”四字。
龙潭瀑布一路奔突,经竹坝,贯五显,穿
圣庙,入东溪,而后汇入大海,全长约20里。六十年代,北山下修起水库,承接龙潭水,并在库旁建“华侨农场”,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、华人到此安家建业。站在龙潭山涯,放眼下望,水天一色,空濛绰约,竹坝水库宛如一面大平镜,明晃晃地衬托着葱翠的沃野,昭示未来的繁荣!
【注意事项】